这时乾天已经被封为侯,也是步惊仙见他对名利十分上心,故而让拜星代周天子敕封。只是乾天知道赵姬极其得宠,故而在她面前态度恭谦,不敢摆侯爵姿态。
“带去的三万勇士,伤亡了两千多人,在齐都又补充了一万二千人。君上见这些人十分勇猛,故而要我领往月妃哪里听命,待陈国局势稳定后再调派回来。乾侯该当没有异议吧?”
乾天尽管心疼,这时也不敢抗命。其实这三万人是追道军的精锐,个个以一当十,不能助战对齐国的战事影响极大,但乾天恐怕不舍姿态会让人误会他图谋不轨,忙道“君上有命,岂能不遵?请赵将军代为向月妃请安。”
话说此刻在郑都,可谓是上下震动。
伐陈大军全军覆没,为神魂军所灭,主将战死,甚至王后都落入敌手。
郑王在宫中发了大通脾气,把宫中侍卫骂了个遍,怪他们无能,竟对王后离走毫无知觉。
末了又在早朝上发怒,要集结大军攻打周国,却被满朝文武硬给劝住。
就在君臣为是否攻打周国的事情争论时,从神魂国来的使者到了。
早朝殿上,郑国文武听说周国竟然要求郑王以千座城池交换王后越绯时,个个激怒,纷纷进言请求郑王斩杀来使。即使满朝文武个个请求,盛怒的郑王偏偏没有同意,反而让人带那使者下去歇息。
“诸位爱卿都以为王后不能救?”
“回禀君上,王后当然要救,但万不能以郑国江山为代价交换。”
文武官员附和声一片,不料郑王却冷哼发怒,拂袖而去。
闹的众官员面面相窥,这才明白郑王竟然交换之意!
一些见风使舵的官员见状连忙追着去求见郑王,其它人则个个摇头不止的退朝回去,一路都在议论伐陈大军的惨败。
就有人道“周[***]势本就强盛,如今陈国又举国投降,反观我们郑国,伐陈一役折损五十万精兵!燕国的战事一时还没有结果,万一周国来攻,谁能够抵挡?”
就有武将道“照我看,君上若再不请左庶长父子领兵,周军来时,我等还真未必能够挡住。”
“哎呀——君上恨信侯入骨,谁敢提啊!”
“赵大人这话就错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君上必然也想让左庶长父子领兵,只是没有人提,君上也不便主动说起。倘若我们一起上书,君上必然应允。”
前者冷笑道“就怕孙大人如今曰这般,会错了意,弄巧成拙!”
“赵大人实在不知变通,不明形势。当初君上罢免左庶长父子是因为王权,如今左庶长父子在朝中已经没有了势力,而此刻外敌势大,威胁我们郑国。君上岂会不愿意用左庶长父子领兵抗敌?”
那叫赵大人的不忿讥笑道“孙大人既然如此识时务,明曰早朝就等孙大人上奏君上了。”
“上奏就上奏,本官为君上尽忠,何惧之有!”
“好个为君上尽忠,谁不知道孙大人的侄子是左庶长一力提拔?”
“你!”
两人面红耳赤,眼看要吵起来时旁的官员连忙从中劝阻。其实两人素来不和睦,总爱争执斗嘴,倒也未曾闹出过什么大事。旁人一劝,便各自冷笑着拂袖走开,一副不屑为伍的姿态。
朝中文武对郑王的信心动摇,而此刻在御书房的郑王同样没有了朝堂上的暴躁激怒之态。
“如今可用之兵还有多少?”
丞相连忙回禀道“北关三十万,西关三十万,国内能够抽调到郑、陈谷道的兵马不到二十万。其中还要算上寒枫将军所带领的、驻守燕城的五万兵马。”
郑王听出丞相的弦外之音,沉吟半响,目光闪烁不定。最后还是问道“丞相认为寒枫将军能否击败北君?”
丞相假作思虑状,片刻,才回答道“请君上恕臣直言。寒枫将军固然能征善战,但与其只用寒枫将军带兵,倒不如请左庶长领兵作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