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德国……”莫洛托夫相信杨锐说的德国必然发动战争推测,但不相信德国一定会进攻苏联,两国并不接壤。虽然波兰对苏不友好,但捷克斯洛伐克却是亲苏的,他们应该先进攻法国,之后才可能是苏联。
“中国和日本如果与德国波兰结盟,那肯定不会有任何国家会援助我们。而我们如果与中日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那么战争只会在太平洋或者欧洲爆发。上一次大战中,资本主义国家的互相消耗诞生了苏维埃,如果他们再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看清资本主义丑陋的各国人民将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夺取政权,这对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也是一种推动。”斯大林一句一顿,考虑着苏联的战略取舍,很明显,在他看来,威胁来自西方。
“那罗斯福那边……”莫洛托夫提示道。在几个月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来到了苏联,承诺了一大笔贷款和其他条件,目的是希望在美国和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时,苏联可以夹击中日,从而获得失去的土地。夺回重要的里海沿岸地区以及外东北地区。
“美国可以和我们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吗?”斯大林打断道。
“当然不能。”莫洛托夫摇头。在国际社会,苏联并不受人欢迎,与美国建交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更确切的说。如果没有经济危机,美国根本不可能和苏联建交。即便现在,要想获得美国官方的互助承诺也是不可能的。
“罗斯福派他的私人代表而不是政府官员来莫斯科,说明他对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而且是有偿的。而如果和中国日本签订条约。那不但能获得帮助,还能杜绝两线作战。”斯大林道,“我奇怪的是,为何杨竟成宁愿与美国交战,也不愿在英国挑唆下,与德国波兰一起进攻我们?要知道有不少日本人希望占领高加索,德国也希望能和中国结盟……”
斯大林有着诸多不解,但克格勃却不能解答——杨锐这些年来一直在通化,并不与外人接触,而通化乃至整个东北都不欢迎外地人。间谍难以渗入。但不管杨锐怎么想,斯大林都认为与中日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是有益的,中国需要时间,苏联也需要时间。
斯大林不断盘算着中日和美国的分量,接着又考虑中美夹击中日,以及中日与波德夹击苏联这两种情况,盘算之后,最终觉得应放弃美国而亲近中日,以彻底杜绝两线作战的风险,其中最让担忧是巴库油田。那里离中国实在太近了。而此时,刚回到旅馆的杨锐一行显得有些匆忙,待在屋内入座后,憋了一肚子话的驻苏大使伍朝枢小声道:“大人。真要和苏俄签约?”
“中苏之间素来交好,为什么不能签约?”杨锐大声反问。“难道真的要与德国达成协议,一东一西,东西夹击打一战?”
杨锐声音响亮,这使得伍朝枢使劲摆手——苏联克格勃无处不在,这旅馆说不定已装编了窃听器。说话声音小一些还好,说的大声很可能就被隔壁窃听的克格勃听见了,但杨锐对此却不在乎,他接着道:“真以为进攻苏俄是很简单的事情?即使能攻占又能有多少地方属于我们?我们终究会白辛苦一场,得益的还是洋人。真正能获益只能是南下,南洋比西伯利亚值钱多了,南洋才是战略的根本……”
听闻杨锐在瞎扯,杨度不由笑了,不过他没敢笑出声。而此时杨锐再道:“这几天你们商议一下吧,看看这反侵略互助条约应该怎么写,细节又要如何处理。藕初总理那边我会给他去电报的,现在大家都担心与美国开战,料想与苏俄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大家也不会反对。”
伍朝枢完全知道杨锐在国内政治中的影响力,待杨锐吩咐完,他很快就告辞了。他一走杨度则把一张纸举了起来,上书:稳住西线?
杨锐摇头,拿过那种纸用他的笔写道:“以布尔什维克的作态,稳住稳不住佛主才知道。关键是营造出一种声势,让德国失去希望,让美国开战时多几分忌讳。”
“竟成一点也不相信斯大林?”杨度再写。看得出来,他对斯大林有好感。
“相信斯大林何用?”杨锐写道:“一切有产者、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封建国家都是苏维埃的敌人,现在之所以交好无非是形势所逼。斯大林再厉害再独裁他能反麦克斯李宁主义?”书写实在是太慢,杨锐不得不道:“你可记住了,在……”他在纸上写了一个‘布’字,再道:“……这里面,从来就没有什么个人信誉、个人友情、个人承诺,即使有也是哄人的,待局势变化,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杨锐再写到‘党’,并在其后加了三个感叹号。“对敌人的欺骗当然不算是欺骗,你的出身就决定了你不可能是他的同志,哪怕你将他做最好的朋友。”
本来杨度还比较赞同中苏之间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的,却没想到杨锐根本没把条约当一回事。在欧洲呆久了的他对此自然有些难以理解,只是他确实不太了解苏俄,所以对杨锐说的大部分相信。可这真的仅仅是为了让德国失去希望、让美国多一份顾虑吗?
想着这些,他正要再写时,杨无名过来通知隔壁已经检查过来,可以过去说话。于是两人又来到隔壁,杨度道:“那我们和法国、英国也要签这样的反侵略互助条约?”
“和法国没必要。他没力气把军队派到远东,只要我们承诺不颠覆法属安南。至于英国……”杨锐吸了口烟后道:“英国人素来都是从不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也不想被什么条约束缚,除非条约是他发起的,所以英国那边没办法签。”
“德国人一定会恼羞成怒的。”想到中国的地缘格局和世界局势,杨度不得不承认杨锐说的很对,真正能签的也就只有苏俄,但一旦和苏俄签订反侵略互助条约,德国可就……
“我们即使与德国联合进攻苏联并且获得胜利,结果除了劳民伤财,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到时,如果我们不听从英国的安排让沙皇复辟,结果就是我们和德国被英美法等、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敌视;如果我们同意,那背后从此就是一个极度亲英美的沙皇俄国,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以我们当下的情况看,远没有到对外动武的时候,最少最近二十年不应对外动武。既然国家形势如此,我们就应当选择守势,既然是守势,那就不能与德国结盟夹击苏联,德国人不开战没饭吃,我们可不是这样。”
“那我们在德国的那些订单怎么办?”杨度听闻杨锐的解释沉默一会,又问起订单。
“这半个多月来,合同大概也全谈完了吧。”杨锐道,“即便没谈完没签字又如何?德国需要我们的大豆和棉花,我们需要他们的机器和机床。对了,那天戈林还提到了钨和锡,还有锑,这些都是我们盛产的……”
一说到这些战略性金属,杨锐就想到了哈萨克斯坦和法国。哈萨克斯坦日占区有色金属极为丰富,华区除了石油就是铀矿,这虽便宜了日本人,可也使两国有色金属缺稀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最少铜、铬(华区)、钼、锰这四样是不缺了;而剩余的金属则可以在从法国补足,如新喀里多尼亚的镍、刚果的钴。正因为此,半自动步枪才得以列装。
“……德国就不要在乎了,五年前我们就大规模采购了一次,万吨水压机、三万吨模锻机什么的我们买了好几台,可以说极端制造的大家伙我们早就满足了,现在订德国货无非是用习惯了且花钱少,不是我们自己造不了。再说,全世界机床,德国机床的特点是大,瑞士机床的特点是精密、美国机床的特点是快,既然不差超大型机床,我们真不要求德国人什么。”
“那国内的德国人怎么办?”杨度对工业也不了解,见杨锐说订单不成问题,他就不担心机器担心起人来了。
“德国人?他们……”杨锐笑,“我们和苏俄签订的又不是敌对德国的条约,苏德之间都未曾接壤。在国内有吃有喝有钱拿,他们为什么回国?即便回国,犹太人总会留下吧。”
犹太人之事在来的路上两人已讨论过了。面临战争威胁,以前可以缓慢研究的东西现在可要加速研究了,而新增的研究员可以外聘德国和欧洲摒弃不要的犹太人。杨度对此并不反对,沪上现在就有十数万犹太人,而沪上地产大亨哈同的夫人罗迦陵早前又是爱国学生的赞助人,当时出的钱虽不多,却是回报无限的原始政治投资。
见说的杨度低头,杨锐再道:“你还是别想德国了,现在外交上除了要尽量让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阻止美国开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让英国在战争中严守中立,即便不中立,也要想办法让他不下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