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河东
联军过了临汾之后,突利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将大军兵分两路。 自率突厥大军与李世民的五千人,直逼河东,而薛举和刘武周部则直奔潼关而来。
当突厥大军赶到河东的时候,已经是屈突通投降少帅军的第九日,李孝恭全军覆没的第八日。 此时,柴绍已经返回长安。 驻守河东的乃是屈突通和麻常两部共六万人,由于细作探听的清楚,联军已然分兵,直奔河东而来的是突厥兵。 屈突通和麻常一商量突厥军都是骑兵,要是野战,这六万人显然是羊入虎口,但是如果凭城坚守,突厥兵短期内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而突厥兵又急着赶往长安,守住河东是有把握的。 于是二人决定改变计划,由屈突通守河东县,麻常守汾阴县。
联军一路南下,虽然秦琼和辅公佑节节抵抗,但是都是一触即走,虽然迟缓了联军的速度,也制造了不少麻烦和数千伤亡,但是却从来不敢和联军正面对抗,所有的城池无一例外的都是弃守。 突利对此可谓是 暴跳如雷,因为死伤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突厥兵。 突厥兵都是骑兵所以一般都在外围,而且大军一驻扎后,突厥兵总是喜欢结成小队,甚至单个去寻欢作乐,抢劫财物,所以十之**被伏击的都是突厥兵。 而现在少帅军竟然留下了坚守。 突利大喜过望之下,命令大军一分为二。 由他和 李世民率军十万进攻河东县。 而突利之弟结社率带领剩下的十万人攻打汾阴县。
河东县虽然不是什么坚城名关,但是屈突通从七月份到达河东之后。 就开始加固城墙,待到宋老生兵败之后和李阀对峙地一个多月之中。 更是在城墙靠近城内的地方又修筑了一道矮墙。 可谓是守备森严。 从临汾等地不时地有难民经河东逃往关中甚至关内,因此河东的百姓对于突厥人是又惊又恐,因此大多数的百姓不是举家外逃了,就是躲进了河东县或者汾阴县。 此时突厥兵围了城后,百姓一个个自发的投入了守城。 所以可谓是斗志昂扬、众志成城。 此外当初为了歼灭李孝恭,柴绍共带了三百架投石车。 一百五十多架床弩来到河东,部队撤回去了。 这些重武器却全都留了下来,加上麻常部和屈突通部原有的投石车和床弩,两城平均分配后,每城都有两百五十余架投石车和一百余架大型的床弩,而且石弹和弩箭数量皆不少,这也是麻常和屈突通敢于守城地一个重要原因。
突厥军到达河东后,休息了一夜。 第二日凌晨。 突利就命令突厥军攻城。
这十万突厥军也装备了一百五十多台投石车,还有四十余台冲车。 号角吹起,突厥兵从四面抬着简单的云梯同时发起进攻。 而突利听从了李世民地建议把所有的投石车和冲车全部集中到了东面。 七千名突厥士兵推着投石车和冲车,抬着云梯开始跑步冲向城墙。
在东面城墙的少帅军只有七十多台投石车。 四十余架床弩,可是突厥人的投石车基本上都是老式的中型投石车,每架都需要四、五十名掷手,而投出的石弹最多只有三十余斤,有效距离也只能在二百步以内。 而少帅军的新型投石车只需要六名掷手。 投掷地石弹均在百斤左右,有效射程达到了五百步,更重要的是九月份后,鲁妙子又在投石车上进行了改进,使得投石车拥有了转向的功能,准确度也大大的提高了。 少帅军又是居高临下。 因此战斗几乎没有悬念。 还在五百步外。 城上的投石车就开始投弹。 突厥兵顿时死伤一片。
战鼓擂动,突厥士兵们不断有人倒下,但是活着的士兵依然不畏牺牲,冒着石弹奋勇前进。 突厥军仗着人多势众,在付出了上千人的生命后终于来到了离城墙三百余步处,这时候城上的床弩怒吼起来,虽然只有四十余架床弩,但是杀伤力却是惊人地,五、六尺长的弩箭更像是一支支飞舞的标枪,几乎每一支呼啸而来的弩箭都要在密集的突厥兵阵中瞬间带起一片血雨。 收割三至四人甚至更多的生命。
终于冲到两百步处。 还未等突厥兵把床弩车安放好,城上地弩手们的臂张弩也开张了。 城下每一台投石车边上都围着几十名突厥兵,弩手们不需要太多的瞄准,弩箭齐下,四百余名突厥兵瞬间倒在血泊之中。
而那些推着冲车、抬着云梯的突厥士兵命运则更加悲惨,他们奋力冲到还离城墙尚有四五十步时,城上的万名守军在屈突通一声令下后,同时放箭,当真是万箭齐下,遮天蔽日的羽箭如大雨滂沱,城下的三千多突厥兵瞬间被箭雨吞噬。 只这一下最前方的三千余人只剩下了不到四百人还站立着,而且不少人还带着伤。 地下到处都是鲜血和不断惨叫的突厥士兵。
这些突厥兵倒是勇悍得很,继续向前猛冲。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