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奶扶着里屋的门框,哑口无言。
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有很多好处的,只是自己心里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又觉得女儿看不上自己,好像生怕锦年被自己耽误了似的,所以心里才不舒服。
骂了半天,锦华根本不在意,二奶奶最终觉得好没意思,只好悻悻的摔了帘子又进了里屋。
这也就是默认了。反正,走这一步,对锦年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元宵灯会,锦华早就计划好了,还跟去年一样,一家人好好的乐上一乐。过年的时候实在是看够了大房那皮笑肉不笑的脸色,也该好好的出去松散松散透透气去。锦年自然也是早就雀跃不已的。
然而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二爷就一点精神也打不起来,摆明了不乐意去,理由是,“大姐一家妻离子散的,我们还要乐乐呵呵去赏灯,像个什么样子么?!”意思竟是全家人都不许去。
锦年和锦华闻言便都不高兴了。
二奶奶更是被他这奇怪的调调给气炸了肺,“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人家大姐现如今也都想开了呢,只等着往牢里边送银子也就是了。人又没事,还搞得一家人如丧考妣的干什么?!”
二爷本口拙腮的,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就是死犟着坚决不去。
二奶奶被他气的不行,索性把帕子一甩,“你不去,难道我们娘几个就啥也不做了不成?!我们娘三个自己去,我们不求你!”
二奶奶也是个有办法的,只不过多使了几个钱,就安排的妥妥贴贴的了。娘三个女人孩子出门,确实不方便,也不安全。二奶奶便去寻了大成婶,不但雇了大成叔的小驴车,又邀请他们夫妇俩一同陪同着去观灯,这样一路安全也就无虞了。
锦华也被他爹那死脑筋气的肝疼,转身收拾的清清爽爽的,看也不看她爹一眼,便携着母亲和弟弟出门去也。
一家人熟门熟路的,就到了鼓楼街东头,这里有个上下三层楼的大茶楼,气派十足,楼里头灯火通明,客似云来,人声鼎沸,生意很好的样子。
来往的行人凡事坐车来的就都在此下车,再往里头走就只有行人熙熙攘攘,车是进不去的了。
大成叔找了人去看车,刘锦华却扭头去看那间灯火通明的茶楼,见那中间匾额上正正当当的三个黑漆大字:一品香。
上次来的时候她并没有注意,这次却忽然想起了点什么,便朝着二奶奶看了一眼。
二奶奶见女儿神色有异,便也看过来,娘俩一对视,脸同时一沉,便都想起来了。
一品香茶楼,这是李茂林的产业啊!
因为这个插曲,满街明亮的灯笼,璀璨的夜色,顿时黯然失色了不少。
只有锦年依然兴奋的不得了,一边指指点点的,一边低声跟姐姐道,“大川哥他们肯定也会来,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三川?”
他这些日子被母亲拘得紧,竟然有小半年的时间没见过三川了。少年间的纯真无邪的情谊,在他心里看的很重,因此心里头一直怅然若失。
锦华只是牢牢握住他的手,一边留心母亲他们,生怕走丢了人,也顾不得安慰弟弟。
大成婶子勾着曾氏的手臂,兴奋的也是不得了的样子,“二嫂,今儿我真是沾了您的光了。这么多年了,家里头孩子一大堆,有老有少的,县城都没来过几趟,更别提看一次灯会了!”
锦华牵着锦年的手,大成婶子拉着曾氏,后头还有大成叔紧紧的跟着。一群人随着人流慢慢走着,一面四处看着,很快就融入到了喧哗的热闹当中。
锦华的心被这俗世的热闹很快就熏得热乎乎的,也就把心上的那点不快给放开了。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正理啊。
往前走了大约二里多地,锦华和锦年就已经品尝了好几样的小吃。
再往前就是鼓楼桥,正是鼓楼街上人流最多的一段,只看见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挤得密不透风。
锦华有点担心,忙拉了拉锦年的手,“锦年,咱就在这里掉头,前边人太多了!”锦年却不理,直接往前边挤过去,一面回头嚷道,“不行,我还没找着三川呢,三川肯定还在桥西边那颗大槐树底下卖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