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新书 > 第385章 持久

第385章 持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五月底,宣彪的葬礼在京师举行,因为尸首还在卢芳手中,只能以衣冠出殡,用列侯之礼葬于他的云阳县老家。

关注公 众号

但因非军功、献土不得封侯的规矩,第五伦给宣彪的最终爵位还是伯,只加封到伯的上限,食九百五十户,魏王亲自定调,谥为“鄜畴节伯”。

鄜畴乡是宣彪的封地,也是他当年和宣秉一起隐居的地方,谥号则意味着“直道不挠,临义不夺”。

因宣彪和张氏女的孩子才数月,尚未出生,第五伦便以其父御史中丞宣秉继为鄜畴伯。

第五伦也与承受了丧子之痛的宣秉承诺:“他日余必亲将十万雄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光复新秦中,斩卢芳,为伯虎复仇。”

第七彪还以为这“他日”就是明天,遂请命率兵去新秦中,号称要“横行匈奴中”,结果被冯衍呛了一句:“汝也欲为吞胡将军韩威?”

王莽与匈奴的战争是典型的失败案例,前期是首鼠两端,十二部大军驻扎在边塞,就是不出击,指望用武力逼迫单于屈服,结果几年下来匈奴没杀几个,边郡却被王师祸害得民不聊生,己方的战争基础先垮了。

后期则犯了误信祥瑞,急于求胜的毛病,猪突豨勇奔赴边塞,韩威孤军深入,结果覆军杀将,那一仗,正好将匈奴人对中原军队的恐惧给治好了!

第五伦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希望明天一个早上就把匈奴赶出去。但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

在朝中给群臣开大会时,第五伦定了调子,统一战争和御虏战争,必须同时打。不论是只统一不御虏,还是只御虏不统一,皆不可取。

而御虏战争,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伟人的思想真是让人受益无穷,第五伦也照葫芦画瓢,做了规划,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敌之进攻,我之防御。”

第五伦已下诏,让新秦中妇孺内迁,边塞已经不求发展和安宁,因为敌寇已经兵临城下。用晁错《守边备塞疏》的故策,使丁壮全民皆兵,亦屯亦戍。

“余今日观晁错奏疏,颇有所得,唯有一处不甚赞同。”

“文景时匈奴入寇,陇西三困于胡,最后一次才被击退,是难得的大胜。但晁错却认为,这并非陇西百姓有勇敢和怯懦的区分,而是将领节制的方法有巧妙和笨拙的差别。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但余的看法与晁错不同,良将方略固然重要,但必胜者,唯有善用民者也!”

流离失所的并州难民对卢芳、匈奴恨之入骨,当地民风本就彪悍,将其组织起来,教以五兵,就能变成一道长城,将匈奴和胡汉抵御在外围,给关中赢得恢复的时间。

再从关中源源不断支援并州,目标是挡住匈奴与胡汉秋季劫掠,使防线稳住。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

第五伦分析敌方弱点:“卢芳自称汉帝,却是被匈奴单于所封,为天下笑,就算真是思念前汉的愚夫,也不会将卢芳当回事。并州各路渠帅自作主张,普通兵卒也只是迫于饥饿,随卢芳与匈奴南下劫掠罢了,所占之地,人民皆沦为臣虏,难得人心。”

“有匈奴相助时,卢芳尚能侥幸占据数郡,一旦地域扩大,既无治理之吏,也无忠心之将,魏军一到,当地人必携壶浆以迎。”

“明年春后开始,乘着匈奴马羸,便可伺机反击,拔除敌寇南下据点,占据各地坞堡障塞,缓缓向北推进。”

当战争从内线推向外线后,魏军补给压力会增大,而匈奴骑兵也更加容易南下驰援卢芳,帮他守住河套。届时战争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光靠步兵就不顶事了。

“等到一年半载后,并州兵骑练成,或得了上谷幽州突骑相助,才是收复失地的反攻之时!”

少府宋弘久在并州,他很赞同魏王的判断:“从汉六年到汉十一年,韩王信投靠匈奴,祸乱并州,汉高皇帝刘邦以举国之力进攻,以汉初良将精卒,却足足打了五年才最终击灭韩信。”

“卢芳之势强于韩王信,又有匈奴在背后相助,而如今中原分裂,大王欲完全收复并州失地,臣以为,要花费的时候,恐怕不会少于五年……”

“三年也好,五年也罢。”第五伦给这场战争定了基调:“单于与卢芳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击灭胡汉,将胡虏逐出疆界,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群臣拜服,原本担心第五伦不忿一时之怒,举大兵与匈奴决死,重蹈前朝覆辙的宋弘等人松了口气。

而主战的第七彪等,听了第五伦完整的计划后,明白魏王最终目的,也稍稍安心。

敲定北方的“持久战”方略,弥合朝中分歧后,另一片战场,第五伦就没那么多耐心,只要求速战速决了。

“下诏,告诉前将军景孙卿,速速结束上党之役,挥师向北。”

“入秋时,余要第一时间,吃到太原的小米!”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