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隐忧(求双倍月票)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隐忧(求双倍月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福松十六岁出仕,如今当了三、四年差,这接人待物,就不是张若霖这样的书生能比的。

不管这几位提及什么,福松都能接上。

他的话不多,可只要提及一个话题,不管是黄淮治理,还是圣驾南巡,或是去年江南盱眙三县水灾等,都能说言之有物。

这样的谈吐,就是大家气象么?

张家几个族人打着眉眼官司,各有思量。

早先都说满人不爱读书,即便这位新姑爷顶着八旗举人的身份,也没有几个人当回事。

眼下瞧着,还真不是草包。

他们言语中更客气几分。

张英看着福松,想着京城风气,茶馆酒楼,各种扯闲篇,什么国家大事、王公阴私、大臣内院,没有大家不念叨的。

这样的氛围,别说是出仕,就是没出仕,消息也比外头的人灵通。

这样的风气,这些年有往民间蔓延的趋势。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眼下的朝廷毕竟跟前朝不同。

旗人议论国事是扯闲篇,民人议论国事呢?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要是说过了,就有居心叵测之嫌。

张英看了眼族长族侄子,还看了眼长孙。

回头要跟族长提及此事,约束好张家子弟,谨言慎行,专心举业,莫提国事,省得轻浮招祸。

还有京城那里,长子还罢,行事温和,言语谦逊;次子带了几分傲气在,行事也颇迂,往后要再告诫一番,往后人前少开口,话到了嘴边需三思……

下午还有宴,又有外客至,福松就回了客院。

跟着出来的管事,正在跟珠亮兄弟提及外头的消息。

难得出来一趟,一直在赶路,到了桐城,福松就让他们轮班休整。

出去的管事,在外头也听了一耳朵张家的新闻,过来禀告。

“除了张家人,就属姚家人关注的多,听说不少姚家子弟去请姚族长去了,想要族长上门,跟张家再提联姻事,有说是瞧上张七爷的,还有说瞧上的是三房的孙小姐,之前跟四姑娘提亲的,也是他们家……”

那管事道。

珠亮听了皱眉。

富明咋舌道:“这吃相也太难看了,不是都嫁娶了好几回了么?”

姚夫人是姚家女,已故的二奶奶是她的族侄女,现下的三姑爷是她的堂侄儿,大房少奶奶是她的侄孙女。

只张英这一房三代,跟姚氏一族就已经嫁娶了四回。

福松回来听个正着,给富明解惑道:“因为门第不匹配了,姚家自从姚尚书去世,就没有出过进士,只出过举人,官职最高的是两个知县,要是不趁着老一辈还在,还有几分情分,往后姚家即便依旧跟张家联姻,也是旁支,攀不上‘宰相房’了……”

此消彼长。

张家如今是宰相门第,张英致仕,可张廷瓒已经是小九卿,张廷玉也入了翰林院,成为储相,家里还有个老三跟老七,都是读书种子。

富明道:“这就是书上说的君子‘欺之以方’了,不知道张相会不会应。”

福松摇头道:“不会应了,有了三姑娘的前车之鉴,张相应该不会重蹈覆辙。”

就算顾着乡土之谊,在老家嫁娶,可桐城的士绅人家,不单单姚家跟张家。

这里文风鼎盛,还有不少其他人家。

珠亮看着福松,却是有些担心,道:“张家人竟是两样行事,张相跟张大爷是一种行事,张二爷跟张三爷是一种行事……”

张英在世还罢,老爷子坐镇,张家行事是老爷子的风格。

等到老爷子不在,张家是什么行事还真是说不好。

若还是张三爷当家,那这一门亲戚,怕是热络不起来。

不用担心拖福松的后腿,可是也别指望怎么亲近。

对旗人来说,重姻亲,这岳家、舅家跟姑姑家都是重亲。

福松并不担心这个,道:“不用担心,等到张相百年,张家做主的也是张大爷,到时候廷字辈也分家了,只是亲戚罢了。”

珠亮想想也是,就放下此事。

富明是出来见识的,如今进了张家,是这种聚族而居的人家,就带了好奇道:“大哥,听说江南宗族自治,制定族法家规,子孙有犯错的,可以族中处置,不经过官府?那处置到什么地步?”

福松想了想,道:“江南还好,并不是穷山恶水,政令不通之地,读书人也多,民已开智,就算有族规惩戒,也就是除籍、责板、罚谷这几样,再严重就直接送官了。”

富明听了,松了口气,道:“那还好,话本上提及直接打杀、沉塘之类的,可就太可怕了,朝廷勾决人犯,还要三审三核,这宗族杀人,直接找个过儿就能处置了,看着叫人触目惊心……”

注:族谱与文档记录庶出的廷瓘是幼子,可是他是1683年出生,族谱上排在他前头的廷瑑是1691年出生,所以那个族谱应该是嫡子排在前头,庶子在后头,不是按照年岁排列,后人就将他当成了幼子,九前头也误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