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在郯县时与陶商见面,转达了陶谦的意见。
陶商这段时间压力也很大,外有刘和步步紧逼,内有东海世家的纠缠不清,让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孙策的帮助下,他及时控制了东海世家豪强,但这不等于结束,几乎每天都有说客登门,鼓唇摇舌,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要求他释放那些家主。如果不是麋竺为他挡驾,他都被那些人烦死了。
现在有机会摆脱那些人,去豫州开开眼界,他求之不得。将事务交给麋竺,他就愉快的出发了。
由郯县西南行,很快进入武原县境,陶商兄弟见了面。得知陶商要去见孙策,陶应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却又不能摆在脸上。陶谦身体不好的消息他也知道,现在让陶商去见孙策,明显有扶持陶商继位的意思,他这个次子再能干,也无法成为陶谦的选择。
陶应找了个机会与蒋干私聊,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如果孙策能帮他继位,他愿意将东海的铁官送给孙策管理,并从汝南采购所有的军械。至于在朐县设立水师基地的事更不在话下,只要是孙策的船,不管是战船还是商船,都可以在徐州境内畅通无阻。
蒋干心领神会,答应向孙策转达。
离开武原,陶商明显感觉到了蒋干的态度变化,立刻猜到陶应给了蒋干什么承诺,或者送了什么礼。他拐弯抹角的打听,蒋干却一点口风也不露,反过来劝陶商不要多想。有什么是徐州有,孙策没有的?陶应能给孙策什么好处?你这样想不好,你们是同胞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你们如果互相猜忌,谁还敢相信你们?孙将军最反对这种事,他和你一样是长子,但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弟弟。
陶商将信将疑,但他从中听出了两点意思:一,孙策身为长子,从情感上会偏向他,这是他的优势;二,孙策实力很强,不是什么简单的条件就能让他动心的,要取得他的支持,就必须送他一份厚礼,最好是他急需却没有,而徐州有的。
陶商暗自盘算起来,有什么是徐州有,孙策没有,但又是孙策非常需要的?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两点:
一是山。泰山名义上属兖州,但离徐州更近。孙策要对付袁绍,占据泰山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就像在袁绍的咽喉处扎了一根刺。不拔掉这根刺,他就不能安心南下。孙策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派太史慈进驻泰山,协助攻击袁熙。现在太史慈驻守任城,暂时放弃了对泰山的控制,可是孙策迟早还会再次安排人进入泰山。
一是海。孙策建有水师,水师需要良港,需要中途休息的地方,朐县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只有朐县是不够的,朐县的人口支撑不起水师的后勤补给,如果从豫州转运,又势力要横穿徐州。如果将朐县的境界扩大,让孙策能在朐县屯田,情况就好多了。有了屯田,就要驻兵,这是陶谦不能答应的,所以现在朐县除了水师,只有麋家的部曲,这自然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