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仑心中一动,问是什么康,母亲稀里糊涂的,记性也不大好,说什么康来着,尔康吧?
“妈,你少看点还珠格格。”刘昆仑说,因为四姐没有手机,云游四方走哪儿是哪,想起来就借别人的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想找她问都不行,只好在家等着见未来的四姐夫。
母亲拿起遥控器,默默看起了电视剧,刘昆仑摇摇头,出门去面馆 帮忙,他每天的闲暇时间很多,除了处理必要的事情外,都待在面馆里帮忙。
这些年来,春韭并不是一个人在干,当然她是主力,店里会常备一个学徒工,有时候是十七八岁的乡下女孩子,有时候是四五十岁的下岗妇女,在店里打下手帮忙学技术,学完了就出去开店单干,学徒工不固定,之前的女孩子就回老家结婚去了,现在充当学徒的是刘昆仑。
刘昆仑赶回面馆,正巧这会儿没有客人,春韭坐在门口和隔壁迟大姐聊天,他冲两人点点头,进屋系上围裙,拿起菜刀切起了葱花蒜末。
迟大姐挤眉弄眼,冲屋里努努嘴:“小苗,你这个外甥长这么帅,就跟你干这个?”
春韭乐呵呵答道:“不干这个,还能干啥。”
迟大姐说:“就没有个一技之长么?实在啥也不会可以当明星啊,走流量那种。”
春韭说:“我们家孩子不干这个。”
迟大姐又说:“要不我给孩子介绍个对象吧,我那口子单位副所长的闺女,事业单位,没别的要求,就想找个帅点的,人家要是能看上他,老丈人给包工作,带社保的那种。”
春韭笑了:“别。我外甥眼高,看不上凡人。”
迟大姐不死心,说别介啊,哪天让俩孩子见个面,看看感觉。
正好有俩结伴而来的女生走进面馆,春韭把手里的瓜子壳往垃圾桶一扔,拍拍巴掌说来生意了,不聊了。
俩女生是拿着平板电脑一路导航过来的,在面馆门口还特意怼了一下牌匾上的字,确认是昆仑面馆才进来,刘昆仑停下手头的活儿,拿起干净的抹布上前擦了擦其实并不脏的桌子,微笑着问两位小姐姐要点什么。
两个女生对视了一眼,有点傻眼,这是什么情况,美食指南上说这是一家藏在菜市场附近的苍蝇馆子,开了有二十多年了,面积很小,老板娘是个带俩孩子的单身母亲,手脚麻利,做的米线非常美味,但是不要对环境有太多要求,毕竟是苍蝇小馆嘛,可是她俩看到的和指南上不大一样。
首先肯定没找错地方,就是昆仑面馆,这牌子和照片上完全一致,店面外部环境也一样,门口一棵白杨树下可以乘凉,但是进门之后就不同了,第一印象就是太干净了,干净到什么程度呢,堪比小姐姐们在日本自助游时见到的面馆,目光所及之处,没有污垢水渍的存在,桌椅旧归旧,但是整洁无比,最不起眼的墙角旮旯里也干干净净,没有蜘蛛网,没有陈年老灰,小哥手里的抹布比大酒店的白毛巾还雪白。
她们当然不会知道,这都是面前这位笑起来一口白牙的帅哥哥的功劳,刘昆仑秉承了树人的生活习性,他晚上是不需要睡觉的,也没别的事干,就打扫店铺, 把春韭积攒的面粉口袋全扔了,污渍斑斑的废旧油漆桶改的垃圾桶也扔了,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到,做到全无死角,而且每天都擦,不厌其烦,走进小小的面馆都觉得闪闪发光。
俩女生点了两小份米线,这时候春韭进来了,刘昆仑轻声说我应付得来,你出去休息吧,春韭便又出去和迟大姐聊天了。
刘昆仑开始制作米线,虽然叫做面馆,但米线才是镇店之宝,这还是当年从大市场东门高姐米线学来的手艺,历经多年改进配方,口味更佳,俩女生偷偷打开手机,拍摄帅哥哥烫米线的动作,干净利落到酷帅,尤其是最后一个扬起汤舀浇上牛骨头汤的动作,从低到高,清亮的骨头汤如同一道银色的瀑布般,帅的爆。
至于米线的味道,和指南上说的一样,醇厚美味,美的让人恨不得把汤都喝到最后一滴,其中一个女生开始搭讪:“小哥哥,这是你家的店么?”
又在切葱花的刘昆仑抬起头:“是啊。”
“怎么没看到俩个双胞胎在写作业?”
“他们在家写作业了。”
“那你是谁?”
“我是帮工。”
“那帮工小哥哥你忙完了能陪我们坐一会么?”
刘昆仑正好切完了葱花,还真就过来陪俩女生坐着,问她们怎么知道这里会有俩双胞胎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