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天亮了,两人依旧依偎在一起酣睡,头发上结着晨露,大山里的空气沁人心脾,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
春韭先醒了,她晃醒刘昆仑说:“再翻过三座山,就是苞米顶了。”
山峦起伏后面,是一座状如苞米的高山,想必就是春韭的老家了。
两人吃了点干粮,开始赶路,望山跑死马所言不虚,三座山要走三个小时,终于来到苞米顶前,却看到一架通往烟云缭绕处的绳梯,春韭说的九十度悬崖就是这里。
“为什么要住在这么高的山上,搬到下面来不行么?”刘昆仑仰着头问道,如果是恐高症患者,光是这么看就得犯病。
“听说最早这里的村民是躲避战乱特意住在山上的,住的年头久了就成了家,就舍不得走了。”春韭说,“政府也来人劝过,没用,等哪天村里的人死绝了,这个地方也就没了。”
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原来是几个村民也要从这里上去,他们都是妇女,穿戴简直落后时代三十年,旧军装,解放鞋,背上是藤条编的篓子,有个妇女还背着婴儿,她们没认出春韭来,还以为这两个年轻人是乡里下来扶贫的干部,寒暄了几句还要帮他们背行李,被春韭婉拒。
妇女们就这样毫无防护的爬上了绳梯,没有安全绳,没有保险带,轻轻松松的往上爬,春韭背起行囊,也爬上了绳梯,刘昆仑断后,爬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有人从头上掉下来,但是人家爬的都比他矫健利落。
绳梯并不是直上直下几百米,而是隔了一段距离就有个缓坡可以休息,有些路段的角度也没有那么陡峭,但是爬上去依然非常艰难,城里的大学生,哪怕是身体素质很好的,也经受不了这个考验。
终于上了山顶,苞米顶到了,这儿地势开阔,适合群居,村落是一片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墙壁是石头垒的,屋顶也是石片铺盖,春韭的家在村子的角落里,一个简陋的三合院,院子外面有个草棚,棚下两口猪躺在烂泥里,但并没看到传说中春韭的疯娘。
春韭敲开了家门,过了许久,才有个人慢吞吞过来开门,其实门只是虚掩着,根本没锁,春韭不愿意直接进去,她下意识的排斥这里,不认为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来人一身褴褛的破军装,头戴蓝布解放帽,走路一瘸一拐,面貌上看不出和春韭存在亲属关系,但刘昆仑知道,这就是春韭的爹。
“春妮子回来了。”爹很冷淡,开了门,拖着瘸腿往回走。
“俺娘呢?”春韭没喊爹,直奔主题。
“你娘在西屋。”爹坐到门口台阶上,摸出烟锅子来开始抽烟,用的是火刀火镰而不是打火机,他自始至终没看刘昆仑,也没问这个小伙子是谁。
春韭奔到西屋,刘昆仑也跟了进去,屋子里太黑,只有一扇极小的窗户透亮,眼睛需要适应十几秒才能看清楚,一张破木床,床腿下垫着石头,床上的被褥已经漆黑,散发着难闻的体味,墙上贴着报纸,隐约可见革命口号,床上躺着一个人,形容枯槁,两眼微睁,想必就是春韭的娘。
“娘!”春韭喊了一声就哽咽了。
娘还没死,听到女儿的呼唤,咧嘴傻笑起来。
春韭掀开被子,一股恶臭弥漫,娘的身体各处长了脓疮已经腐烂,骨瘦如柴,宛如活骷髅一般,床头放着一个破口的碗,碗里装着冰冷的苞米糊糊。
春韭回头从包里拿出巧克力来剥开:“娘,吃糖,外面的糖,可好吃了。”
娘吃了一口,又吃了一口,她虽然疯了,还是能分辨出甜味的。
“昆仑哥,我要把娘接走。”春韭没哭,语气坚定。
“怕是不大容易。”刘昆仑说,他透过狭小的窗户已经看到院门口聚拢了一些村民,都是沉默的男人。
爹喊来的乡亲们并不是来找事的,相反他们很热情的招待了刘昆仑,邻居们搬来桌椅板凳,拿来杯盘碗筷,杀了一只鸡,炒了八个鸡蛋,一坛子苞谷酒那是自家酿的土酒。
村里有身份的男人都来陪客,春韭爹一直忙着张罗,也不怎么说话,一张大方桌上做了八个人,都是四十岁以上的男人,他们喝着酒抽着烟,谈天说地,最有见识的也不过是去过县里,谈起来都是陈年往事,刘昆仑没有表露出锋芒毕露的一面,相反他装的像个不懂世故的大学生,而且酒量很差,两杯包谷酒下肚就口齿不清了。
乡亲们很快就用烈酒将外乡人小哥放倒,接下来就是老苗家的家务事了,但他们并不退席,而是叼着烟袋看热闹,醉成烂泥的刘昆仑躺在一边无人问津。
这是春韭第一次和爹正面抗衡,她打开旅行包,拿出一沓钞票放在桌上,平静地说:“钱留下,娘我带走。”
爹吧嗒吧嗒抽着烟,看得出他是一个头脑简单而且不善言辞的人,这种人遇到复杂的问题只会用最粗暴的方式解决。
果然,爹没有绕弯子,很干脆利落的回答:“不中,你也不要走了,亲给你说下了,彩礼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