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丰捋须慢条斯理道:“你是想说服我也开一座这样的工坊?”
“难道三祖父觉得无利可图?”
朱元丰摇摇头,“这不是利不利的问题,江南一带有无数这样的小作坊,五六张织机,最多十几台织机,可一旦这样数千台纺织机的大工坊开出来,这些小作坊都要完蛋,这些小作坊主怎么生存,你考虑过吗?”
范宁沉声道:“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我接下来要去吕宋,我打算在吕宋大规模种植麻和棉花,然后每年成百上千万担的麻和棉花输入大宋,三祖父觉得这些小作坊消化得了?数千张甚至上万张织机的大型工坊必然会出现,市场上一匹细布的价格可能只要五六百文钱就能买到,这将极大改善大宋百姓的生活。
这是昨天下午太后和知政堂议事的结果,海外扩张的最大好处就是底层百姓的衣食住行将会改善,白银黄金输入、棉麻输入、粮食输入、木材输入、马匹牲畜输入,然后大型工坊需要人力,破产农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又找到了谋生的手段。”
“如果大量物资过剩,卖不出去怎么办?”朱元丰疑惑道。
“很简单,向海外开拓,卖到日本、高丽,卖到南洋和西方,换取更多的金银,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和强大的武力,我们就不愁东西卖不出去。”
朱元丰半晌叹了口气,“我现在才明白,你的海外开拓会成大宋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实已经有变化了,不是吗?”
范宁取出一枚银角子放在朱元丰面前,“这枚价值百文钱的银角子已经出现在泉州街头,再过几年,各个小县城都会出现,这是鲲州带来的白银,今年会从鲲州和耽州运来三十万头小马和毛驴,京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毛驴,还有造船业,光泉州和福州就出现数十家造船工坊,长江沿岸的造船业已经兴起,要不了几年,大大小小的船队会布满内河,朝廷已经决定要求各州县全力疏通河道,作为这三年官员最重要的提拔业绩。”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范宁又对朱元丰道:“大宋的深刻变化已经开始发生,不是个人能阻挡,三祖父如果不及早投入到其中,朱家会慢慢落伍的。”
朱元丰确实被说动了,他很清楚朝廷这几十年被沉重的财政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否则就不会有触动权贵利益的庆历革新,但凡还有路可走,朝廷绝不会轻易实施变法。
但自从九年前范宁开拓鲲州后,朝廷的财政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让不堪财政重负的朝廷看到了希望,也让焦头烂额的宰相们全力支持海外开拓,甚至不惜让权给范宁,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只要能用最小的代价改善底层百姓的生活,让他们安居乐业,不思造反,那就必然会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范宁推行的海外开拓都会得到朝野的支持,要变的只是换一个人,但海外开拓这条路不会变。
范宁见朱元丰已经动心了,又加上了重重一码,“我进京之时,已经有十二个权贵家族在泉州成立了商行,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如果三祖父不抢在前面,一步被动,就会步步被动了。”
朱元丰终于被说服了,他点点头道:“织布我不涉及,我准备投资三十万贯,在平江府和岳州各开办一家大型剿丝工坊,然后再开一家大型丝织工坊,先不对内出售,而是和明仁、明礼合作输出,等条件成熟后,再在大宋内部销售。”
“为什么在岳州?”范宁不解问道。
朱元丰微微一笑,“我在洞庭湖边有两座庄园,经常去那边,对那边情况熟悉,那边蚕茧产量很大,但卖不出好价钱,而且人工很便宜,关键是那边还产丝织机,质量不错,所以我打算在那边开一家五千张织机的剿丝工坊。”
范宁暗暗咋舌,一出手就是数十万贯,上千张织机,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啊!
他想了想又道:“我建议三祖父在京城成立一家织布机研究院,搜罗天下能工巧匠,专门研究怎么提高纺织工艺,造成最好新型织布机和剿丝机,如果能研究成功,三祖父可是能名利双收啊!”
朱元丰呵呵一笑,“你整天就在糊弄我,当年劝我买种马,劝我买岛,种马倒是给我带来爵位,但买岛却砸了,现在又要劝我建立织布研究院,这可是要花费大钱的。”
范宁笑道:“钱我可以出一半,但我希望有人来做这件事。”
“你可以建议朝廷来做,他们的能工巧匠可不是一般的多。”
“朝廷的精力都在造军品上,对民间的纺织机之类没有兴趣,不过我可以让朝廷提供工匠支持,如何?这件事三祖父就接下来吧!”
朱元丰想了想道:“钱不是问题,不需要你出一半,我能自己解决,我如果成功,我希望把爵位传给儿子,这是我的条件。”
范宁欣然道:“这个条件不算高,我可以答应。”
在授予爵位方面,他现在确实能说服天子,关键是朱元丰要能造出先进的纺织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