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笔趣阁 > 科技王座 > 第九十八章邀请函

第九十八章邀请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个时间,也正是游客们出行旅游最舒服的时候。

帝国大厦所在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上,游客如织,来自全世界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兴致勃勃。

如果说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首都,纽约就是美国的经济之都。

而汇集了全球五百强绝大多数公司,在此设立总部的纽约曼哈顿区,那更是整个纽约的精髓所在,也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地区。

在众多摩天大楼之间,帝国大厦又是最为吸引眼球的所在。

高四百多米、一百零二层的帝国大厦,曾经是世界第一高楼。而它之所以闻名,却不是它的高,而是它所处的时代,以及建设背景。

帝国大厦建于一九三零年。

当时正处于美国的大萧条期间,帝国大厦以每星期四层半的速度飞快建设,只用了四百多天就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最高的大楼、最快的建设速度,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帝国大厦成为美国经济复舒的支撑点。无数人抱着帝国梦,支撑着他们继续活下去,艰苦努力,最终迎来美国经济复舒的那一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帝国大厦成为美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

尽管在四十年代之前,帝国大厦绝大多数办公室都空置,无人租赁,被戏称为“空国大厦”。尽管七一年,帝国大厦第一高楼的宝座被世贸大厦抢走,但在纽约、在美国人心中,它的地位依然独一无二,没人可以取代。

在帝国大厦取景,创造以帝国大厦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

而通过无数的影视、画报、报刊,帝国大厦也闻名全球,成为和自由女神像一样的纽约象征。

兰斯洛特、科尼,身边还跟着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三人站在帝国大厦台阶下,仰首望着这座象征着美国经济的雄伟大厦,望着它那沉厚的大理石外墙,表情肃穆。

此时此刻,他们的感情融入了这座大厦,并与之同在。

就像帝国大厦一样,他们公司开发的产品,曾经是美国经济的骄傲。可数十年风霜雪雨,他们的公司也和帝国大厦一样,变得老迈不堪,厚重依旧,却又在年轻的竞争对手面前显得步履蹒跚。

他们需要有一个新的立足点,可以让他们重新发力,抢回属于他们的荣光。

在这里,他们看不到帝国大厦的尖顶,但他们知道,它就在那里,在那里等他们前来登顶!

“科尼、埃德蒙,我们走吧!”兰斯洛特轻声说了一句,然后首先迈步,跨上了台阶,一步一步,毫不回头。

科尼、那名叫做埃德蒙的青年,也带着一脸坚毅,跟着他迈步向前。

正是旅游最佳季节,宽敞的帝国大厦一楼大厅内人群拥挤,许多想去八十层以及楼顶观光的游客,需要在二楼买票。但队伍从二楼一直排到了楼下。

好在大厦内共有七十三部电梯,除了供游客登顶的电梯,还有专供内部租赁公司使用的电梯,两者是分开的。

凭着请柬,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通过内部电梯来到了二十九楼。

今天的西侧回廊会议厅,已经被包下了,一个迎客台挡在门口,检查每位来宾的请柬,并杜绝外人乱入。

兰斯洛特等人出示了请柬,在来宾登记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漫步进入会场。

会场大厅格局很大,足有一百六七十平方,奢华的大理石地板、浑厚的大理石立柱,仿罗马时代的建筑风格,让整个会场显得肃穆而又华丽。

或许是来得太早,会场内暂时还没有安排座位。

场内此刻有数十人在随意地站着聊天,十几名侍者端着香槟、酒杯、甜点、水果侍立在旁,只要有人招呼,就马上过去。

相对于宽阔的大厅,人不是很多,而有层次的内部台阶,又让厅内不显得过于空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空间,或是窗前矗立,或是来回走动,或是三五人聚成一圈,侃侃而谈。

厅内人虽多,却并不嘈杂,所有人都是小声交谈着,脸上也都带着松弛的笑容,气氛安详而又轻松。

“亨利!”兰斯洛特环视一周,发现了熟人,从侍者手中托盘里取出几倍香槟,分给科尼、埃德蒙,然后自己端了一杯,走过去向那人举举杯打了个招呼。

亨利早就看到了他们,见到他们过来,也是一脸笑意。

他们都通过电话,知道对方要来,在这里看到并不惊讶。在亨利的介绍下,兰斯洛特等人明白,这几位都是纽约本地的音响制造商。

“我失陪一下!”

随同兰斯洛特一起来的那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埃德蒙,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一句,然后就离开圈子。

“那位是谁?”亨利看到埃德蒙自行离开,随意地问道。

“一位老朋友的儿子。他听说我们这个会议,就请他父亲出面,让我带他过来。”兰斯洛特笑笑道。

“来做什么?他也是做我们这一行的?我听说过吗?”亨利有了点兴趣,好奇道。

“不!以前他父亲也是做录音设备的,可惜后来公司竞争不过日本人,破产了。那时埃德蒙刚上中学,被迫从私立学校退学,转去了一家公立学校学习。不过这孩子挺努力的,考上了哈佛。毕业后也去了一家音响制造企业工作,一直打着重新恢复家业的念头。所以,这次他听说有机会,就跟来了……”兰斯洛特耸耸肩,淡淡笑道。

“这可不容易!”亨利听完,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

“是啊,可不容易!”兰斯洛特应了一句。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说的不容易,不是说埃德蒙志向多远大,这条路走来多不容易。而是说他的志向实现起来太难了,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

这不是二三十年代了。

那时的录音技术还在萌芽期,设备简陋,起家并不需要太多资金。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各种产品的制造环节都变得复杂化,成本也极为高昂,再要想白手起家,很难。

人生最重要阶段遭遇变故,立志恢复父亲公司,这样的故事很感人,也带有积极意义,可也就仅此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